抗战期间,中国向美国借了许多钱,债越积越多,还不起怎么办?美国人:以物抵债!
(参考资料:抗日战争纪念网2018-03-29——中国与美国达成抗战期间的第一笔贷款协议,即桐油借款)
在抗日战争的前期,我们国家无论是国力还是装备方面都是非常吃亏的,所以为了抵挡日本鬼子的侵略,就向美国请求救援。而美国之所以愿意帮助我们,也是因为全世界都在反法西斯的大环境下,美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事后证明美国虽然想当一个中立国,但是日本却不愿意,日本鬼子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也让美国付出了较为惨痛的代价。不过当时美国并不清楚后续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最初和美国进行接触的是孔祥熙,当时他的身上兼任财政部部长。
但是在当时美国并没有直接对我们国家进行援助,并不是美国不愿意,而是当时美国对自己的定位是中立国。既然是中立国,肯定也是需要遵守一定规则的。在当时签订的中立法当中,类似美国的中立国是没有办法直接向参战国直接提供武器和装备支援的。
后来双方经过商讨决定采取一个更加掩人耳目的方法,那就是贷款。虽然中立国不能直接向参战国提供军事援助,但是贷款总是可以的。而我们国家和美国的第1笔贷款产生于1937年7月8日。
当时中美之间签订了一个协议,按照协议内容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当时的白银总价值大约是1.38亿美元。除了出售白银之外,按照协议的约定也允许中国向美国进行贷款,而用其中的贷款,可以购买一些物资。
在选择购买物资的时候,中国当然选择了购买军事物资。虽然并不是直接购买枪支弹药,但是也是战争急需的一些后勤物资,购买的物资总价值是4,800万美元。有了第1次贷款之后,在1938年到1939年之间又产生了第2笔贷款。
第2笔贷款的总金额是2,500万美元,这一次贷款规定了归还的期限和利息,美国方面给出的总利息是每年4.5%,归还的年限时间一共是5年,不过在长安这笔贷款的时候,美国允许中国用桐油进行抵债。
按照约定,我们需要在5年的时间内累计向美国提供22万吨的桐油。当时按照最初的约定,这笔贷款主要的目的是购买汽车和当时修缮滇缅公路。许多人也都认为这个协议其实才是中美之间的合作和美国援助中国的正式开端。
接下来又签了多笔贷款。例如在1940年签署的2,000万美元贷款,这次贷款的利息比上一次要低一点,上一次是4.5%,这一次降成了4%。除了利息降低之外,其他的条款也有所改变,对于中方更有利。
后来又签了一个贷款,第3次贷款的抵押物是钨矿,利息和上一次一样的都是4%,借助这几次的贷款,其实我们也购买了很多打仗时所急需的物资。枪支弹药买的相对来说比较少,主要以手枪为主,毕竟在当时美国也是要顾及一下影响的。
后来英国也向我们国家提供了贷款,这也就造成了在整个抗战期间,我们向美国和英国都贷了不少的款。在抗战结束之后,如此多的贷款,再加上利息的压力,很多人都担心还不起。
其实在当时给我们提供贷款的时候,美国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大多数都没有要求我们在抗战胜利之后归还,而是采用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用货物相抵的方法。采取这个方法对我们有利,毕竟可以减轻还款的压力,而对美国也是有利的。
如果真的等到抗战胜利之后,我们再一笔归还他们的贷款,这个风险是比较高的,一旦我们还不上,那么美国的这笔贷款就成为了坏账,所以提前用货物归还的方式可以让美国收回一定的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美国对中方提供的贷款更多的是援助性质的,所以在这笔贷款的相关条款上具有比较的宽松,并没有严格限制我们必须要归还多少钱,因此这许多贷款其实在抗战胜利之后,中国也并没有还美国,并没有出现大多数网友猜测的债务压身还不起的情况。